展览主题:
本次展览用“态”作为主标题,包含了两层涵意,并在学术上作了两个方面的规划:一是通过本次展览展现当代中国油画的状态;二是通过展览看到中国艺术家对待油画创作、实践、探索的文化态度。
策展思路:
按照中国油画艺术递嬗的脉络与规律,选取在油画语言上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及其作品,远赴欧洲,在油画艺术的故乡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,与西方艺术界、公众展开对话与交流。
参展艺术家:
冯法祀(特邀)、张文新、杨松林、路璋、王在邶、文国璋、钟耕略、徐福厚、梁宗孟、崔国强、王辉、苏为、代山、王治平、沈国荣、胡赤骏、邓箭今、布日固德、霍绪德、侯吉明、高山、刘文星、邹光辉、方力钧、段江华、马志明、杜建奇、张永胜、陈曦、赵尔俊、魏占峰、严智龙、石建军、黄少鹏、金凡、郎小杞、马永强、赵峥嵘、唐华伟、孟新宇、王旻、梁智龙、崔琳、王红刚……(按年龄排序,因部分作者原作尚未到达,故暂未列入以上名单)
路璋
1939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。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,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深造。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。擅长油画、水彩画,尤以历史画见长。多幅作品被美国、日本、奥地利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、台湾、澳门等地区收藏。
《山林雪景》
66cm×86cm
2006年
自述
艺术本来就是情感的产物,写生更是如此。写生的时候是很少考虑功利的,为什么呢?正如徐冰说的禅学大师铃木大挫的一句禅语:“在没有任何可参照的条件下,佛才出现。”套用到艺术创作里便是“只有你真的彻底干净了,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会出现”(摘自《山东美术》2015年第11期)。我也有同感,在面对大自然的景物写生时,什么也不考虑,只是陶醉在眼前的景物之中,全神贯注,信手得来,画得开心,足矣。每每写生归来就是一批画,也没当回事,扔在一边,现在拿出来一看,还真有点儿意思。不是什么惊人大作,却还能看两眼,后来出了一个大画册,发表出来还挺吓唬人的,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关注,看来当年下乡时带回来一身虱子还是值得的。我是一个把画画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的人。我常对刘曦林说,画得开心,足矣!他也和我同感。这几十年来积累下几十本速写和大量的写生作品,因为种种原因,只收录了一少部分,足以证明我对画画的那种淡定而执着的心志。还请同仁们多指教,暂且搁笔。
——路璋
《伦敦塔桥》
50cm×61cm
2013年
《小树林》
28cm×46cm
2012年
《晨曦》
49cm×57cm
2006年
《场院》
53cm×45.5cm
1996年
《雪山与湖》
45cm×50cm
2013年
《冬日》
50cm×61cm
2006年
《草垛》
24cm×34cm
1982年
《曲阜古道之二》
50cm×60cm
1998年
《在玲给儿子打毛衣》
78cm×53cm
1982年
《女肖像》
39.5cm×52cm
1984年
《老大娘》
39.5cm×39.5cm
1985年
《老石匠》
61cm×45cm
1985年
《老人头像》
38cm×25.5cm
1985年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